熱播第一,命案接二連三,幹一輩子警察都不見得碰到一起這種案子
好037;沒《掃黑風暴》這麽火0340;刑偵劇0102;。
正派接連跳反,命案接0108;連三。
熱播第一。

可是有0340;觀眾覺得還是不夠起勁。
不是案情還不夠猛。
而是破案0340;過程,少0102;0123;曲折、困頓,也ì01;難0197;有真相揭曉時0340;驚雷之聲。
劇013;有這樣一幕
摸著線 034;,專案組0340;0309;勇帶0154;0358;到龍尾山,找Ŗ03;梅0340;屍體。
0316;為一名很有經驗0340;刑警,到0102;現場,第一時間讓開走037;程車開回0358;。
接著,隔著老遠,ì01;看出一輛鏟車不對勁,果然找到屍體。

說是“火眼金睛”不誇張。
0316;為觀眾,我們替劇情節奏、破案進度著急,可029;忘0102;:刑警沒有上帝視角。
現實013;0340;案0214;偵查過程,隻會更難。
這時候,又Š01;搬出一檔許多0154;提到0340;節目。
小到糾 027;維Ē02;。
大到命案Š01;案。
0170;天,Sir專門Š01;挑幾個離奇0340;說說:
《0170;日說法》

01
順藤摸瓜,一瓜大過一瓜
2010年,山東商河。
有這麽一樁奇案。
偵查這起案0214;0340;刑警說,“幹一輩子警察,都不見得碰到一起這種案子。”
一口機井中。
0332;現É02;一具全裸男屍,被倒過0358;,頭朝下硬塞進井中。

死者身高1米83,體重90公020;,年齡在30到40歲之間。
021;步028;定,死亡時間在3個月到1年前,死於被鈍器Ă02;打頭骨。
案0332;現場,是一片荒野,平時少有人經過。
現場沒留下0219;0309;指紋、腳印,難辨真凶。
又因屍體一絲不掛,高度腐爛,麵部模糊不清,辨認死者0340;身0221;,也成É02;難題。
唯一0340;線 034;。
把屍體取出後,偵查員在井底,又有É02;032;0332;現:
一把023;子。
023;子上沒有0219;0309;指紋血跡,樣式也並不常見。
在023;子和木頭把間,有兩â02;加固用0340;金屬片。

當地唯一一家賣這種023;子0340;五金店老板,回憶起023;子0340;進貨時間。
警方大致推斷出,案發時間是在2010年1月。
接著,著手查找這一時間段內,當地0340;失蹤人員信息。
5天,找出17名失蹤者。
可都與死者對不上。
也就是說,死者是外地人,茫茫人023;更沒有頭緒É02;。
這時。
刑警大隊大隊長,一語驚醒眾人:既然屍源確定不É02;,不如先排查犯罪嫌疑人。
失蹤0340;17人#023;。
會不會就有潛逃0340;凶手?
警方再次排查,把目標鎖定在一個人身上:王希Ð03;,36歲。
半年前,他把剛$023;0358;半年0340;轎車,送去修車廠,做整車噴漆。
現在車還停在修ĩ02;廠外,他本人也下落不明。
經仔細搜查,警方在後備箱備胎下麵0340;一片小樹葉上,0332;現É02;一處印記,疑0284;血液。

就這麽一處針眼大0340;印記,經多次嚐試,提取出É02;人體DNA,確定就是死者0340;血液。
可王希Ð03;身高1米65,不太可!021;獨自把魁梧0340;死者扔進井#023;。
會不會是團夥0316;案?
警方又É02;解到,他密切聯係過兩名天津人
老韓和小韓。
經過DNA比對,死者正是老韓。
小韓很快也交代,是他殺É02;老韓。
兩個老鄉,為0309;反目成仇?
原0358;這是一起案中案。
2009年,王希元出10萬塊,雇老韓和小韓去殺一個叫張本嶺的人。
兩人來到商河,多次對張下殺手(包括在車裏安裝炸藥),都沒得手。
一個月後,賞金追加到14萬,王希元對小韓說,如果他殺死老韓,所有錢都歸他。
就這樣,小韓用買來的加固斧頭,殺了老韓。
這次逆向偵查,由查作案人入手,反過來查被害人,成功告破。
刑警們準備好了慶功,以為真相近在咫尺。
沒成想案子還沒完,一拖就是兩年。
原因是,嫌犯王希Ð03;人間蒸0332;了。
一個人,兩年間沒用過身0221;證,沒0332;生0219;0309;存取款,這可!021;嗎?
突破口,來自一條看似不起眼的短信。
這兩年裏,王希元曾給親戚朋友,群發了一條短信,短信大意是說,他出去躲債了,不用擔心。

0332;現不對É02;嗎?
他群發的人有哥們,也有親戚長輩,可稱謂都是“兄弟”。
這在極注重輩分的當地,是很失禮的,也不合情理。
兩年裏,他不花戶頭的錢,不過問妻兒,發了一條短信,輩分還是亂的。
綜合這些信息,警方028;039;,隻剩下唯一一種情況
短信不是他發的。
王希元已經被殺了。
如果這個推測成立,最有可能行凶的,就是和他有金錢來往的小韓。
然而,小韓矢口否認,他也確實有不在場證明。
案件再次陷入僵局。
誰殺É02;王希Ð03;?
一名辦案民警形容,偵查案子的過程中,要推開無數扇門,而真相就藏在其中一扇門中。
想推開這扇門,需要一點運氣,更基於大量排查尋訪的洞察力。
一次,案發分析會上,有警員講起一個笑話,還記得王某雇凶想殺的那個人嗎?命大的張本嶺。
他口出狂言,對王希元一夥人的殺人手段,十分看不上。
還說這些人太笨了,如果是他作案,就“把他燒了”。

聽上去是玩笑。
0294;0320;猜張本嶺是做什麽0340;?
他在殯儀館上班。
真相已經越0358;越近É02;……
凶手的作案手段幾無破綻,但是這個謎一樣的連環案,還是被逐層擊破。
02
沉默0340;包包
2009年,西安未央區。
23歲的小敏下夜班回家,她的腳被磨破了,走路困難。
路上,一名駕駛三輪車的男子提出送她回家,趁小敏放鬆警惕,男子把她帶到一處偏僻的果園看護棚裏,毆打她,繼而對她實施強奸。
罪犯逃走後,小敏掙脫繩索,報了警,警方在她身上提取了作案者的DNA。

三四年過去,此案一直缺乏線索。
直到2013年8月,在西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,又發生一起類似案件。
受害人小芳,是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。
當天晚上,她和男友在酒吧玩到後半夜,在回家路上,兩人發生口角,小芳下了車,男友揚長而去。
她打不到車,遇到一騎三輪車0340;男子,說可以載她回家……
同樣的犯罪套路,又來一次。
罪犯對她實施強暴,還拿走了她的手提包和手機。
小芳報警後,通過被害人體內的提取物,經過比對,警方確定了這正是09年那起強奸案的作案者。

根據小芳回憶作案者逃跑的方向,警方進行了走訪摸排。
已知1:作案人開一輛紅色機動三輪車。
既然開車,那平時維修車必不可少,通過修車行的老板,警方得知了作案人所在的村子。

已知2:
作案人體型偏瘦,麵相老實,穿一件藍色的保安製服。
根據這些特征,偵查員打探到,此人名叫劉剛。
湊巧的是,偵查員剛根據村民提供的地址,來到劉剛家附近,就看到兩個女孩推開院門,他們赫然發現,院內就停著一輛紅色三輪車。
進了這戶人家,更湊039;0340;0358;了:
屋內,偵查員見到一躺倒昏睡的男子,正是劉剛。
旁邊赫然放著藍色保安服,製服內有一把折疊刀,家中抽屜內有小芳被搶的手機。

經過DNA比對,劉剛正是兩起凶案的嫌疑人。
看上去人贓並獲,板上釘釘的罪案。
接下0358;卻出了意外:
在全省戶籍檔案中,竟然找不到叫“劉剛”的人。
另一邊,看守所裏,劉剛拒不認罪,百般抵賴。

而隨後,偵查員在劉剛家,再次有了“大開眼界”0340;0332;現:
首先,一個賣水果0340;攤主,在枕頭下放了一把巨長0340;西瓜刀,據女兒說是“防身”用0340;;

接著,在劉剛家中,0332;現大量女式用品,包括多件胸罩、絲襪,以及26個女式包包。
兩個女兒證實,這些都不是她們的東西。
如果像她們說0340;,這些都是父親領0358;過夜0340;女人留下0340;,試問,她們為什麽要把自己0340;包,甚至是鞋子、內衣、身份證留下呢?

這些說不清來曆的物品,很可能來自受害者。
那麽目前已知0340;2起強奸案,會不會隻是冰山一角?
通過包內的身份證或單據信息,警方又找到兩名受害人。
她們中,一個經過警方反複確認才承認了被強奸的事實,而另一個,則拒絕透露任何個人信息。
當初的傷害,讓她們無法承受,也不願重提。
或許,罪犯正是抓準了受害者這種心理,氣焰才更囂張。
劉剛咬定,這些女士用品是一個收廢品的人送給他的,此人也不見蹤影。
除了承認4起強奸案,他再沒交代其它罪行。
這場鬥智鬥勇,還在繼續著。
進看守所後,警方通過監控,關注著劉剛的表現。
他的舉止十分異常。
先是癲狂(經體檢他沒有精神疾病),在認罪2起強奸案後,他又冷靜了下來,變得寡言。
直到承認4起案件,他又開始搭訕獄友,甚至向他們描述自己的犯罪經過。

十幾天過去了,劉剛始終對自己的身份絕口不提。
但不湊巧的是。
潛意識,不受他的控製。
據一名在押人員反應,劉剛晚上說夢話,聽口音像山東青島的。

通過監控錄到的聲音,警方確認了他的口音,聯係到青島公安局。
果然,劉剛是青島下轄的山東即墨人,真名叫劉遵鬆,24年前涉嫌故意殺人,潛逃至今。
案子終於破了。
劉遵鬆被押解回山東。
但案子又沒有破。
留下來的那26個包包的主人,隻確認了3人的身份,其他依然沒有找到。
她們的故事,也許永遠沉入了黑夜中。

03
追凶31年
1981年的上海。
一個悶熱的夏天,一間地下小旅館。
服務員聞到從42號客房裏,散發出一股濃重的臭味。
發現一具旅客的屍體。
死者臉頰上有七處燒灼傷,法醫斷定死於電擊。
現場被人為破壞,服務員在不知情情況下,打掃衛生,掃掉了鞋印的痕跡。
留下的唯一有價值證據,是一枚殘缺的指紋。

警方展開排查,出人意料的是,這起案件發生的14天後,浙江嘉善一家旅館,又發生一起電擊傷人案,受害者逃過一劫,凶手也跑了。
不久之後,在江西和浙江,接連出現電擊殺人案,作案工具均類似。
這些案件間,會不會有關聯?
根據比對三家旅館住宿登記單上的筆跡,經一個月的分析,警方認定筆跡為同一人所寫。

唯一的證據,隻有那一枚指紋。
當年,案件引起公安部重視,南方八省偵查協作,重點排查南方。
主辦此案的刑警,行程遍布全國27個省市,接近10萬公裏。
不到三個月時間裏,警方要比對40多萬人的指紋。
當時不像現在那麽先進(用電腦),都是用“土辦法”,人工比對。
看到兩個相似的指紋,就交給專家。

況且這枚指紋很特殊,隻有正常指紋麵積的四分之一,中心部位很模糊。
導致比對速度慢,誤差大。

結果不盡人意,40萬人的指紋,無一比對成功。
30年過去。
當年調查案件的民警,很多都去世,凶手依然逍遙法外。
當年受限於刑偵科技,那麽如今能成功嗎?
時間來到1995年。
人工比對指紋,徹底退出曆史舞台。
上海市建起指紋識別比對係統,背後是一個巨大的數據庫,錄入違法犯罪人員的指紋樣本,與全國聯網。
指紋室工程師將1981年的這枚指紋,投放到了江西指紋庫,遠程查詢。
第二天早上,就收到反饋。
經過逐條線、逐個點的比對,終於確認,兩枚指紋屬於同一個人
63歲的江西男子艾紅光。

指紋對上了。
盡管警方握著證據,但案件畢竟過去了31年,嫌疑人的供述同樣十分重要。
被捕後,艾紅光一直堅稱自己沒來過上海。
幾天後才鬆口,可他交代的事,卻大大出乎民警意料。
他承認,當年在上海,用燈頭電擊了同屋的旅客,對方尖叫後,他就跑了。

蹊蹺的是,他交代的案發地點,不是發生電擊案的位於地下的建華旅館,而是金山區的一處二層小樓。
據卷宗記載,金山區史上從未發生過這類案件。
艾紅光交代的作案手法,符合電擊殺人案的特征。但其它犯罪細節,則一概對不上。
時間過了太久,偵查人員早就換了好幾批,很多根本不了解當年案件的情況。
利用這一點,狡猾的嫌疑人試探警方。
講話假中有真,真中有假。
警方自有高招,請來當年主辦這起案件的退休偵查員王學仁,協助破案。
他帶來了一幅自己畫的,80年代全國發生的13起旅館電擊案手繪圖。並憑借自己對案件的了解,推斷艾紅光交代的,正是1981年浙江嘉善的電擊案。

老刑警靈關閃現,回想起一個至關重要的細節:
嘉善電擊殺人未遂案,嫌犯當年是翻牆,跳入旅館後的小河,蹚河逃跑的。
於是,警方再審艾紅光,在追問下,他終於提到,逃跑後旅館後有一條小河。
與當年嘉善電擊案的細節,完全吻合。
坐實了這一案後,警方有理由懷疑,艾紅光在避重就輕,他身上的案子可能遠非這一起。
新一輪審訊開始了。
經過幾番較量,艾紅光終於交代當年在建華旅館電擊殺人的實情,也陸續承認在江西上饒、九江電擊殺人的犯罪事實。

這起跨越31年的案件。
讓Sir印象最深的,是老刑警王學仁。
這位70多歲的退休老人,仍然保留著當年的偵查筆記。
嫌犯蹚河這個細節,就是他靠親筆記錄,回想起來的。
他總掛在嘴邊一句話:
要窮盡一切

當年,該做的,能做的,他都做了。
因技術限製,無法逮捕真凶。
時隔多年,當他重回警局協助辦案,看著對麵嫌疑人,這位老刑警臉上的表情很複雜,也很觸動人。
有慍色,有謹慎。
有對當年未結案的不甘心,也有如今懲治奸惡的信心。
也是這個眼神。
踐行了他在案件告破後,給當年遇害者家屬信中寫的那一句:
“請您相信,三十年來,我們從未忘記使命。”

本文圖片來自網絡
編輯助理:布拉德特皮